51看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51看书网 > 从伦敦开始的诡异剧场 > 第九十五章 定策

第九十五章 定策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“倒是一招妙棋,十常侍中只此一人掌握兵权,只要杀了他大将军就能化被动为主动。”

接着,陆离喃喃低语道:“但如何将人引出宫城,莫非让十常侍中的另外九人动手?”

此事并非不可能,历史上,蹇硕便是被短视的朋党所杀。

“主公建议大将军屯兵百郡邸,那里阁楼林立,易于藏人,再加上百郡邸就设在京师内,离宫城不是很远,只要蹇硕稍有异动,随时可以攻打宫城。”

此举大逆不道,但兔子急了还咬人,更何况大将军何进,而且他只要作出进攻姿态,就能给十常侍压力,迫使他们不敢拥立刘协为帝——

封锁宫城,蹇硕有兵权有如何,又不能飞出去。

一步先,步步先。

只要能保持主动,十常侍不足为虑。

潘明与陆离都是聪明人,这个话题谈到此处就不再深聊,毕竟建议已经给出,接下来就看何进能否将其投入到实际行动中了。

不过,两人都没有离开,明显心中仍藏着疑虑。

最终,沉默许久,斜靠在凉亭石柱旁的陆离,表情凝重道:“你觉得远在西凉的董卓会来吗?”

“会!”

潘明斩钉截铁道:“要是这位夜宿龙床的董太师不来,可就没什么大场面了。”

没错,大场面。

仅凭黄巾贼、十常侍,可凑不够期中考试的难度。

而潘明刚把话说完,似乎又想起了什么要紧事,连忙叮嘱道:

“你是丁原的女婿,务必看好吕布,要是他叛变,事情可就变得更加棘手了。”

“放心,奉先不会叛变。”

说这话时,本有着十分底气的陆离突然有些发虚,由于对方需要镇守边关的缘故,他许久不曾看到吕布了,关系谈不上疏远,但还是忍不住担心其中会不会生出什么变故。

一念至此,陆离长呼一口气,补充道:“就算奉先另投他人,赵云与张辽联手,也能缨其锋锐。”

闻言,潘明愣了愣,过了片刻才反应过来,攥着陆离的肩膀追问道:“席间坐我对面的人是常山赵子龙?”

“没错。”

陆离点了点头,“另外,奉先乃天下一等一的英豪,若没有发生什么隐情,绝不会做出叛主之事。”

念头急转之间,陆离想到了去年平定黄巾起义时,两人并肩作战的情景,斩将、刈旗,那是何等恣意?

此外,要不是关键时刻吕布单骑来救,他早已是茔中一枯骨,哪还有今日?

“既然如此,并州军那边就交给你了。”

潘明知道陆离在并州军内部有着难以想象的话语权和人脉,亦不再纠结,只听他继续说道:“我负责劝说孟德公,现在招募义军已是来不及了,但夏侯氏兄弟、曹氏兄弟这种万人敌,可于一日之内赶赴京师,并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。”

很显然,两人无视了十常侍,开始筹谋如何对付董卓——

对方麾下有数万凉州健士,皆百战精锐,再加上他掌军多年,部下的兵马与其说是汉军,不如说早就成了他的私兵,谁都不认,尤其是飞熊军,战力恐怕不比并州狼骑弱,甚至很有可能要强上一线。

这时,经过斟酌的陆离,决定给潘明喂一颗定心丸:“丁公曾跟我密言,此番入京,诛宦也好、拥立新帝也罢,乃国家百余年未见之一大变局,非常时刻,无需迟疑,若时机恰当,立刻传书于他,狼骑锐士可于两日之内,从河内赶至京畿。”

意思是,并州军在董卓未曾反应过来之前,提前率大军抵京?

潘明咋舌。

这种事算得上冒天下之大不韪了。

事实上,哪怕知道曹老板心怀大志,潘明也不敢劝其在这个节骨眼,劝其在许昌招募乡勇入京,不仅是时间问题,更是资历问题——

曹操现在位典军校尉,丁原现为并州刺史兼骑都尉,打个比较容易理解的比方,放到后世来说,他们两人,一个是负责戍卫国都的中级将领,一个远离中枢的封疆大吏,而雒阳是天子所在,权贵云集,太师、太尉、太傅、九卿……就凭两人的官职、名望,真不够分量。

这个世界的边军,难道路子都这么野吗?若是如此,董卓肯定也会不按常理出牌。

“兄弟,我几乎可以预见,从明天开始,各种不符合认知的事情会接踵而至。”

“唉,这次就靠你带飞了。”

潘明发出苦笑,本以为跟了曹老板能吃上肉,现在看来,还是太年轻,但心情确实很好。

外有并州军,内有主公,两者联合在一处,绝对有挑战董卓的资格。

“别高兴得早。”

出于谨慎考虑,陆离决定泼一下冷水:“首先,只有在合适的时机,丁公才会率军前来,其次,并州精锐远在河内,需要与董卓拼速度,看谁先抵达雒阳。”

“最后,明日必须劝说曹操与我们结盟,并保证一旦局势出现混乱的苗头,他可以劝说袁绍、何进中的任意一人出来挑头。”

一切都不能以寻常眼光看待。

万一董卓也找人结盟该怎么办?

自己可以逆转命运,将赵云拉到并州军内,旁人为何不可?

天下第一反派董太师,这名头可比黄巾贼、匈奴响多了——

杜泉投靠了左匈奴、周天选择联合羌人与白波黄巾结盟。

在这种情况下,怎么可能没有同学去投靠,恐怕人数多到难以想象,再加上西凉军内部猛将、谋士同样不少,董卓不容小觑。

见陆离神情凝重,潘明沉吟片刻后说道:“以袁绍的眼光、性格,没有那么大的魄力在局势未明时站出来带头。”

“这个月以来,主公常与袁绍会面,我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:国家之事,不可促决。”

潘明所言非虚,曹操争锋天下时,曾评袁本初:志大智小,色厉胆薄。

其中,有翻脸之后对故人的贬低,亦有夸大之处,但确实有所依据,尤其是好谋无决四字,袁绍当之无愧。

经过提醒,陆离也想到这家伙无论是在正史中,还是演义中,每逢大事都表现得极为拖沓,仿佛拿不定主意一样。

或许这个世界存在多种变数,局势会出乎预料,但性格不会有太多出入。

“先尝试接触一下,实在不行,那就选择何进,士人集团并非铁板一块。”

如果远在西凉的杜克听到这番话,一定会感慨:不愧是好兄弟,英雄所见略同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